影響板框壓濾機洗滌效果的因素較多,主要涉及洗滌液特性、濾餅狀態、操作條件及設備結構等方面,具體如下:
一、洗滌液特性
洗滌液種類
洗滌液需與濾餅中的殘留物質(如可溶性雜質、溶劑等)具有良好的互溶性,才能有效溶解并帶出雜質。例如:
若濾餅殘留酸性物質,用堿性洗滌液可中和殘留;
食品行業中,常用清水洗滌以避免化學殘留;
化工生產中,可能使用特定溶劑(如乙醇)溶解濾餅中的有機雜質。
洗滌液溫度
溫度升高可提高洗滌液的溶解度和擴散速率,加速濾餅中殘留物質的溶解與遷移,提升洗滌效率。但需控制溫度上限:
避免濾布因高溫老化(如聚丙烯濾布耐溫通常≤100℃);
防止濾餅中的有效成分因高溫分解(如熱敏性藥品、食品原料)。
洗滌液用量
在一定范圍內,增加洗滌液用量可提高雜質去除率(更多液體攜帶雜質排出),但過量會導致:
洗滌成本上升(如溶劑回收成本增加);
濾餅含水量升高(后續干燥能耗增加)。通常需通過實驗確定 “經濟用量”(雜質殘留達標且用量少)。
二、濾餅狀態
濾餅結構與孔隙率
濾餅的疏松程度直接影響洗滌液的滲透效率:
若濾餅致密、孔隙小(如細顆粒形成的濾餅),洗滌液難以穿透,易出現 “溝流”(液體沿局部縫隙快速流過,未充分接觸濾餅),導致洗滌不均;
濾餅顆粒過大或疏松時,雖洗滌液滲透快,但可能因濾餅強度不足被沖散,反而降低洗滌效果。
濾餅厚度與均勻性
濾餅過厚時,洗滌液難以滲透至深層,導致內外雜質去除不均(表層干凈、內層殘留多);
濾餅分布不均(如局部過厚、局部薄)會使洗滌液流向阻力小的區域,造成 “偏流”,降低整體洗滌效果。
濾餅含水率
過濾階段若濾餅含水率過高,殘留濾液較多,洗滌時需更多洗滌液才能置換殘留物質;反之,濾餅過干可能導致孔隙收縮,阻礙洗滌液滲透。
三、操作條件
洗滌壓力
壓力是推動洗滌液滲透濾餅的動力:
壓力過低,洗滌液流速慢、滲透不充分,雜質去除效率低;
壓力過高,可能沖散濾餅(尤其疏松濾餅),或導致濾布變形、破損,反而使雜質混入洗滌液。通常洗滌壓力略低于過濾壓力(如過濾壓力 0.6-0.8MPa,洗滌壓力 0.4-0.6MPa)。
洗滌時間
足夠的時間可保證洗滌液與濾餅充分接觸、擴散和溶解雜質:
時間過短,雜質未完全溶解或排出,洗滌不徹底;
時間過長,效率降低,且可能因洗滌液過量導致濾餅過濕。需根據濾餅特性(如殘留雜質的溶解速率)確定合理時間。
洗滌方式
板框壓濾機的洗滌方式(如橫穿洗滌、置換洗滌)影響液體分布均勻性:
橫穿洗滌(洗滌液從一側濾板進入,穿過濾餅和濾布從另一側排出)適用于較薄濾餅,若濾餅過厚易導致分布不均;
部分機型通過優化進料口分布(如多點進料)提高洗滌液的均勻性,減少局部未洗滌區域。
四、設備與過濾介質因素
濾布性能
濾布是洗滌液的 “通道”,其特性直接影響洗滌效果:
濾布的滲透性(孔隙大小、透氣性):過密的濾布會阻礙洗滌液流動,過疏則可能導致濾餅顆粒隨洗滌液流失;
濾布的潔凈度:若濾布表面殘留濾餅顆粒(未清洗干凈),會堵塞孔隙,阻礙洗滌液滲透,降低洗滌效率。
板框與濾室結構
濾板表面溝槽的設計:若溝槽過淺或分布不均,會影響洗滌液的引流和分布,導致局部洗滌不充分;
濾框的密封性能:若濾框邊緣密封不良,洗滌液可能從縫隙泄漏,降低有效壓力和流量,影響洗滌效果。
總結
洗滌效果是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,實際操作中需結合濾餅特性(如顆粒大小、成分)、產品要求(如雜質殘留標準),通過調整洗滌液種類、壓力、時間及優化設備狀態(如濾布清潔度、板框密封性),實現高效洗滌。例如,對細顆粒致密濾餅,可適當提高洗滌液溫度和壓力,并延長時間;對易沖散的濾餅,則需降低壓力并控制洗滌液流速。